如何穿透财报迷雾 当前关注
要多维分析,不能唯财报,更须实地调查、现场走访,有品、有诚信、有偿债能力的企业,背后必须有经济实质支撑。经济实质,不仅仅是有资金流转,而是因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才导致资金流转。
经济活动,是动态而纷繁复杂的,经济内核、却是静态而相对稳定的。会计表面数据,可以任意风云变幻,但财务的内在逻辑,稳稳地就在那里。
(相关资料图)
以逻辑为利剑,就拨开财务的面纱或迷雾,看清真相。本文提供七个维度供参考。
一、企业。任何企业存在的目的,都是为整合产业链、打造资金链。通过经营积累资金,结余用于再投资,预期有可见收益、而短期暂时性资金不足时,再筹资辅助经营和投资。没有企业能脱离经营、投资、筹资三大活动。将企业的经营、投资、筹资三大活动,以标准的商业语言记录、表达,就是会计。
二、财报体系。现金流量表,以收付实现制的方式,将经营、投资、筹资三大活动,赤裸裸的呈现。钱从哪里来、用到哪里去,资金结余或不足是怎么产生的,看看现金流量表,一目了然。收付实现制,不以某个期间为归属,而是以货币资金是否实际收付为原则,注重的是当下实际结果。权责发生制,以一定期间为归属,属于某个期间发生的收入、成本,就在某期间进行收入与成本的配比,形成正负利润,由此产生资产负债结果。利润是引起资产负债变化的原因且不可见,资产负债才是可见结果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、利润表,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,构成了财务报表体系。
三、利润与现金。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不等于收付实现制下的资金。有可观利润,不一定有可观资金,因为即使利润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了,也不一定有收到款或仅是部分收到款。
有可观资金,也不一定有可观利润,因为有提前收款、而销售业务未发生的情形,也有采购已发生而滞后付款的情形,而且,资金除了来源于经营活动、还有投融资活动,其中有暂时性亏损的情形,不一定就是差钱。
四、坏公司。其表现为:看起来有利润、却长期处于没钱的尴尬境地;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始终高于流入,投资活动预期难以转化为经营活动,筹资成本高于营业利润;自身经营性活动实际没有造血能力,唯有通过讲故事、眼花缭乱的筹资,借新还旧,筹资成主业,经营成辅业;以筹资驱动经营,击鼓传花,玩弄庞氏骗局。
五、好公司。其表现为:净利润不一定为正,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定为正,资金链不必依赖偶发性投融资,经营活动资金周转正常有保证;经营、投资、筹资活动中,其他资金项目的流入流出,金额趋低且内容相对干净,企业心无旁骛在干正事;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相对营业利润,占比较高,比如50%以上,利润含金量高;主要交易,其交易轨迹、资金轨迹,清晰可辨;应收账款余额相对营业收入,占比较低,比如40%以下,营收可靠度高;前五大营收占比不高,比如不高50%。且每年度不一直依赖某些特定客户,企业有自主核心、主营业务有市场生命力;货币资金期末余额,高于刚性兑付,企业可持续性发展;账期高于一年的债权债务,没有或只有极少量;供应商相对稳定;重资产公司,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,比如一季度最低周转一次,存货周转率较高,比如一年最低周转两次;轻资产公司,周转率越高越好;开发投入及产出,持续且效果可预期;除利润分配外,实际控制人的钱包,与企业完全切隔。
六、财报的坑。留意应收账款:债权账期长达一年以上,没有客观证据支持其能够收回款项。与应收、预收对应的,是收入。收入从哪儿来?预收,很难,没有客户愿意先付款、后收货物或服务。相反,是企业先发出货物、或提供服务,待客户验收合格,甚至使用了,三个月后对账、提请开出发票,取得发票后,再开出6个月期或至更长的承兑汇票。可见,收入实现的过程,大不易。收入有多少是真正实现了的?判断方法一,简单粗暴,算算应收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;判断方法二,逻辑自洽,更深一步分析如下:
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=营业收入(含销项税)-应收账款原值及应收票据之增加(期末-期初)+预收账款之增加(期末-期初)
对以上进行简单的算术公式变换为:营业收入(含销项税)=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+应收账款原值及应收票据之增加(期末-期初)-预收账款之增加(期末-期初)
因此,检验营业收入真实性,将现金流量表中的“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”,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的“应收账款”变动,及负债端的“预收账款”变动,算术加加减减即可,如果不符合此逻辑,就该质疑利润表中的“营业收入”了。
留意存货:成本、损失已经发生而未确认,库存不实。存货成本,如何验证呢?逻辑自洽,哪儿都生效,结合债权部分中的预付款。注意以下公式:
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=营业成本+进项税-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之(期末-期初)+预付账款之(期末-期初)+存货之(期末-期初)-生产成本中的包含的职工薪酬
对以上进行简单的算术公式变换,为:营业成本=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-进项税+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之(期末-期初)-预付账款之(期末-期初)-存货之(期末-期初)+生产成本中的包含的职工薪酬
检验营业成本的真实性,将现金流量表中的“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”,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的“预付账款”变动,及负债端的“应付账款”变动,算术加加减减即可,如果不符合此逻辑,就该质疑利润表中的“营业成本”了。
留意预付款:账期长达一年期以上,通常实际是应结转而未结转的成本。其他应收及应付:其他应收款、其他应付款,通常与经营活动不相关,其他应收应付不干净,发生额或余额金额高,只说明了企业已经偏离正业,没有其他。导致其他应收应付高的原因,无外乎暂未应结转而未结转的费用性质款项、关联方占款、资金拆借。长期资产和固定资产与生产能力不相符合,长期闲置在建工程,长期未完工投入使用。
留意股权投资:未实际产生效益、无正常利润分配的股权投资要警惕。
留意商誉:高溢价收购导致,实质是将投资损失平滑到未来,其中陷阱多。
留意债务:不能按期偿债,诚信尽失的背后是无偿债能力。
留意收入成本:收入与成本是孪生兄弟,按客户、按产品、按期间天然匹配,否则不正常。成本结构混乱,业务模式描述复杂,赢利点不明确,利润来源于非经营性活动,财务费用高企,也是通病,任何理由都是托词,不过实际经营不正常而已。
七、回归财经逻辑。要多维分析,不能唯财报,更须实地调查、现场走访,有品、有诚信、有偿债能力的企业,背后必须有经济实质支撑。经济实质,不仅仅是有资金流转,而是因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才导致资金流转。不唯货币,货币只是交换媒介,并非教义所言的价值尺度、财富储备。资产质量、商业模式、技术实力,才是根本。回归产业链、资金链本源,最简洁也最有说服力。
(侯明芬,作者系资深财务工作者)
来源:证券时报
关键词:
2023-06-30 13:06:30
2023-06-30 12:44:41
资讯